要過生活,而不是過日子。
沒什麼景點介紹,比較像日記的遊記。
去完回來一陣子才打這篇文,字多圖少,慎入www
突然發現是18年年尾,這篇不發不行了。
===
這次去澳洲算半自助旅行,每天的行程不多,到點都有遊覽車接送,兼顧方便和自由。
從桃園到布里斯本約需要9個小時,位置有種越坐越小的感覺。
就算你很懶,這麼長時間還是備點東西,會舒服點。
(再找時間補一篇上機攻略)
口罩能防止長時間吹空調引起的感冒、咳嗽,加上護唇膏,嘴唇比較不會裂。
幾家航空的座椅都不太合人體工學,往後倒又會影響到後面旅客(拜託各位大德,要倒前說一聲,飛機餐倒了你賠!)
好的飛機枕讓你……見周公,壞的飛機枕讓你左右不是人,充氣的沒用過,小保麗龍的支撐力不太好,飽滿棉花的綜合指數很高(MUJI極品,但舊的用不壞QQ)
薄外套就足夠保暖,最好是長的,反穿蓋到腳才不會冷。(愛用品是在關西機場買的,輕薄不癢癢,長度到大腿一半,而且四折四折四折)
到達那天很晴朗,機場能買的東西不太多,只有些賣旅行用品的小店,和亞洲國家的經營方式很不一樣。
台灣人大約本性愛吃,到水族館,大家都在說整缸都是食用魚……
這幾天逛了不少超市,一直到最後一天都還是大包小包,當地的東西感覺並不多,進口品很多,特別推廌烘焙部門的麵包和手工餅乾,香蕉蛋糕非常好吃,可惜保鮮期不長,要伴手禮,能考慮肥皂。
台灣人真的花太多時間和心力在工作,店員不會沒事蝦忙,而是會邊工作邊和同事聊天。
就算是平日,海灘上還是很多人,他們會帶一條野餐巾,悠閒的在海灘曬太陽、看書,享受時間,男孩子會帶著衝浪板,小嬰兒就放在沙上,讓他們能自己玩,海鷗呆呆的走來走去。
公德心是他們組成的一部份,沙灘上不見垃圾,公園還有公用烤爐,只要帶肉來就能辦派對,用完清乾淨,理所當然。
澳洲人幾歲都不失童心,有天去一家很有名的炸魚薯條,旁邊有個公園,有個當地的年輕男生躺在草地上,邊丟薯條給海鷗吃,有一根丟到樹上,他就開心的不得了,還和我說了什麼(我丟的好吧?那類的)
再隔天,我們到一個百貨,附近有家高級飯店,兩對穿西裝和小禮服的中年男女經過百貨,角落有幾個投幣式的玩具車子,他們討論了一陣,先兩個人坐上車子的前座,其它兩個人拍照,最後四個人都坐上去,叫我幫他們拍照,臉上的笑容和沒小孩子沒兩樣。
當地服務人員非常友善,隨時掛著親切真心的笑容(亞洲餐廳的員工則是一臉快累死的樣子),雖然有聽說過澳洲對外來者很友善,還是讓覺得白人就會歧視的我很驚訝。
態度好很棒,但不得不說,他們的速度實在有點……慢,有次在咖啡廳買蛋糕,磅蛋糕已經是成品,店員會再幫忙加熱,等了20分鐘,差點錯過集合時間,後來看了烤的程度,的確是需要20分鐘的樣子,同伴的評語是『有種澳洲式的慢』,烤得硬硬脆脆的蛋糕非常好吃。
台灣真的是個效率很高的國家,在台北,人人都有辦法找出最快SOP,有效率變成一種責任。
去過東京、大阪、首爾、香港(也只去過幾次,以下個人看法)
服務業進行和台北真的有很大的不同,首爾只是按步就班的做出來交差,比起年輕人,大媽們更友善(只是長得兇)
香港速度完全戰鬥式,吃飯氛圍很打仗,份量頗多,付錢用大鈔和零錢都會生氣。
東京人和人之間很冷漠,走在路上,和路人擦身而過都會被冷到,服務人員無心照顧客人,頂多在送餐買單時說幾句話。
大阪人倒是很熱情,有種友善深深刻在他們的個性裡,有點缺少細節,但很舒適。
每個國家總有常見主食,澳洲餐餐可見薯條,完美的結合主食和小菜
第三天就好想吃白米飯,肉食很多,大多只有簡單調味用烤的,是我喜歡的味道,當時在農場吃過的牛肉,算是吃過最好吃的牛肉,比台灣飯店的還好吃(對不起,最貴的我只吃過探索餐廳,其它吃到飽就不用說了,那種軟爛的紛紅果凍真的無法)。
遇到的海鮮全都超。好吃,超新鮮,哪怕是常雷到的冷盤都很棒,魚完全沒有腥味。
有餐是在麥當勞解決,漢堡很好吃,完全像燒烤餐廳做的,薯條是比較細的那種。
= = =
距離澳洲行快一年,偶爾還是會想起那邊的海灘,最常想起吃完早餐,到海灘漫步的時光。
去過的城市人口密度總是很高,布里斯本雖然還算人來人往,但總沒有擠的感覺。
拉張海攤巾、帶本書,就能在公園渡過一天。
在台北,連在咖啡廳待一天都會被覺得怪。
努力把心情從腦子救出來了,如果後來想到的夠到一篇,就還會再寫。